本文系统阐述了ISO/IEC/IEEE 15288标准中的组织项目支持流程,聚焦生命周期模型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流程、促进经验复用与跨项目协同,提升组织流程成熟度与项目可预测性。强调政策制定、持续评估与改进机制,助力组织实现高效资源配置与系统工程能力持续提升。

1 概述

1.1 目的

如 ISO/IEC/IEEE 15288 所述,知识管理流程的目的是创造能力和资产,使组织能够利用重新应用现有知识的机会。

1.2 描述

知识管理是一个超越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界限的广泛领域,有许多专业协会专注于此。知识管理包括识别、捕获、创建、表示、传播和交换特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知识。它借鉴了个人和/或组织群体的见解和经验。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对知识的有意识认识,通常被记录下来并易于沟通)和隐性知识(在个人内部内化而没有有意识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来自个人(通过经验)或组织(通过流程、实践和经验教训 1)(Alavi 和 Leidner,1999;Roedler,2010)。

在一个组织中,显性知识通常体现在其培训、流程、实践、方法、政策和程序中。相比之下,隐性知识则体现在组织的个人身上,并且需要专门的技术来识别和捕捉这些知识,以便在组织内部传递。

知识管理的努力通常集中在组织目标上,如提高绩效、竞争优势、创新、经验教训的分享、整合和组织的持续改进(Gupta和Sharma,2004)。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采用包括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框架、资产和基础设施的知识管理方法通常是有利的。

实施知识管理的动机包括:

  • 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
  • 减少因在正确的时间没有所需信息而产生的多余工作
  • 避免“重新发明轮子”
  • 促进培训,注重最佳实践
  • 捕获那些会随着退休和人员流失而“离开”的知识

这个列表中的最后一项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我们看到系统工程师的供应量呈负增长趋势。随着有经验的系统工程师退休的比例增加,捕捉那些可能丢失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提供给正在发展的系统工程师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本手册中,KM是从组织项目支持的角度来看待的,即组织如何通过其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资源支持项目或项目环境。对项目的支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包括:

  • 从技术专家那里获取的知识
  • 从以前类似项目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 适用于项目中重复使用的领域工程信息,例如产品线或系统家族的一部分。
  • 常见的架构或设计模式
  • 其他可能适用于SOI的可重用资产

图7.7是知识管理过程的IPO图。

1.3 输入/输出

知识管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在图7.7中列出。每个输入和输出的描述在附录E中提供。

1.4 过程活动

知识管理过程包括以下活动:

规划知识管理:

  •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 2,明确组织内部及项目如何互动,以确保捕获适当水平的知识,提供有用的知识资产。这需要以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对努力进行优先排序。
  • 确定知识管理战略的范围——组织和项目需要确定要捕获和管理的具体知识信息。
  • 确定哪些项目将受到知识管理流程的影响。如果知识资产未被使用,那么努力就白费了。如果没有明确的项目会从知识资产中受益,那么可能就不应该考虑它。

在整个组织中分享知识和技能:

  • 根据战略捕获、维护和分享知识和技能。
  • 应建立基础设施,包括易于识别和访问资产的机制,并根据其用途确定项目的适用性水平。

在整个组织中共享知识资产:

  • 建立知识再应用的分类法。
  • 建立领域模型和领域架构的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对领域的理解,以帮助识别和管理常见系统元素及其表示的机会,如架构或设计模式、参考架构、共同需求等。
  • 定义或获取适用于该领域的知识资产,包括系统和软件元素,并在整个组织中共享。随着系统和系统元素在技术流程中被定义,代表这些定义的信息项应该被捕获并作为该领域的知识资产包含在内。

管理知识、技能和知识资产:

  • 随着领域、系统家族或产品线的变化,确保相关的知识资产得到修订或替换以反映最新的情况。此外,相关的域模型和架构也可能需要修订。
  • 评估和跟踪知识资产的使用情况。这有助于了解特定资产的实用性,并确定它们是否被应用在适用的地方。
  • 确定知识资产是否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如适用),以及它们是否继续随着市场趋势和需求而发展。

1.4.1 常用方法和技巧:

  • KM的规划可能包括:
    • 获取和维护知识资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的计划
    • 对要收集和维护的资产类型进行描述,并制定一个分类方案,以便于用户使用。
    • 接受、鉴定和退役知识资产的标准
    • 控制知识资产变更的程序
    • 一种知识资产存储和检索的机制
  • 在理解领域时,重要的是要识别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点(如特征、功能或功能)以及系统元素的差异或变化(包括在系统实例中参数不同的常见系统元素)。领域表示应包括:
    • 边界的定义
    • 域与其他域的关系
    • 包含共性和差异的领域模型,允许在变化范围内进行敏感性分析
    • 一个适用于领域内系统或产品线家族的架构,包括它们的共性和变异性。

详细说明

2 总体知识管理实施

由于知识管理专注于捕捉组织、项目和个人的知识,以便将来在整个组织中使用,因此在项目人员转移到新任务之前,捕捉项目结束时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要。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建立知识捕获机制,而不是试图在最后将其拼凑在一起。这包括识别作为产品线或系统家族一部分的系统和为重用而设计的系统元素。对于这些系统和系统元素的第一个实例,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以一种便于将来使用的方式捕获领域工程工件。对于后续实例,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提供领域工程信息,并捕获任何变化、技术更新和经验教训。对组织重要的问题:

  • 定义和规划领域工程和资产保护的KM活动,包括专门针对产品线或系统家族的领域工程以及可重用资产保护的任务。
  • 将架构管理集成到KM系统中,包括框架、架构重用、架构参考模型、架构模式等。基于平台的工程和产品线架构。
  • 对要收集和维护的资产类型的描述,包括用户查找适用资产的有效方法
  • 确定资产的质量和有效性

3 潜在的重用问题

在重用方面存在严重的陷阱 3,特别是对于商用现货(COTS)和非开发项目(NDI)元素:

  • 新系统或系统元素的要求和操作特性是否与之前的完全一样?陷阱:之前的解决方案是为不同的用途、环境或性能水平设计的,或者它只是一个从未实现的概念。
  • 之前的系统或系统元素是否正常工作?陷阱:它完美地工作,但新的应用程序超出了合格范围(例如,使用标准汽车进行高速赛道比赛)。
  • 新系统或系统元素是否要在与先前相同的环境中运行?陷阱:不确定,但没有时间研究。美国宇航局的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失败,因为开发团队使用了与地球轨道上成功卫星完全相同的设计。当火星任务失败时,团队才意识到,尽管在太空中,地球轨道环境与深空任务是不同的。
  • 系统/系统元素的定义是否明确且被理解(例如,需求、约束、操作场景等)?陷阱:开发团队常常假设如果应用重用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COTS),就不需要明确的系统定义。这些问题可能直到系统集成时才会显现,导致成本和进度的重大波动。
  • 在考虑重用时,解决方案是否可能有新的需求/行为?陷阱:过去有效的解决方案被使用,而没有考虑到解决方案的演变。如果使用COTS,可能没有办法适应或修改它以满足新的需求。

一个正常运行的知识管理系统,加上明确的流程和工程规范,可以帮助避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