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系统操作概念 (OpsCon) 文档描述了系统将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原理)。OpsCon 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文档,从用户的角度描述即将交付系统的系统特性。OpsCon 文档用于向采购方、用户、供应商和其他组织要素传达整体定量和定性系统特性。本国际标准的用户应考虑制作单独的系统 OpsCon 和 SyRS 文档。OpsCon 文档可以从用户的角度重点关注所有必要的需求工程任务,并且可以使用用户经验和知识库熟悉的词汇和说明工具。这样做的好处包括:定义与人为参与系统相关的问题、约束和机会,对未指定的内容进行评估,澄清系统所需的约束、机会和灵活性程度,以及为需求设定优先级 1。
项目应根据与系统运行概念文档相关的项目政策生成以下信息项。第 2.5 款中的信息项应在生成利益相关者 2需求规范文档的过程中生成。
注 1:单独的 OpsCon 文档使工程团队在开发 SyRS 期间能够更加关注技术社区以及系统供应商 3和用户的词汇和知识库。
注 2:操作概念与系统操作概念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操作概念描述了组织对于运营意图和假设的看法。它概括了组织层面的目标。参见操作概念。
2 系统操作概念文档(OpsCon)
描述 OpsCon 文档的每个基本元素。基于本指南的每个 OpsCon 文档版本都应包含一个标题和一个唯一标识该文档的修订通知。修订信息可能包括项目名称、文档版本号、发布日期、批准签名、文档当前版本中已更改的条款列表以及文档所有先前版本的版本号和发布日期列表。已批准的 OpsCon 文档应置于配置控制之下。
注:摘自 IEEE 1362‐1998: IEEE 信息技术 4指南 系统定义 操作概念 (ConOps) 文档, 第 4 条。在此国际标准中,操作概念 (ConOps) 被操作概念 (OpsCon) 取代。
OpsCon 文档的前言提供了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文档之前了解的信息。前言应包括文档的目的、导致其开发的活动范围、文档的编写者和编写原因、文档的目标受众以及文档的预期发展。
每个 OpsCon 文档都应包含目录、图表列表和表格列表。
2.1 范围
概述 OpsCon 文档及其适用的系统。
2.1.1 标识
包括本 OpsCon 适用的系统或子系统的识别号、标题和缩写(如适用)。如果已以分层或网络方式开发了整个系统的相关 OpsCon 文档,则应描述本文档相对于其他 OpsCon 文档的位置。
2.1.2 文档概述
总结并阐述 OpsCon 文档的目的和动机。还应提及文档的目标受众。描述与使用 OpsCon 相关的任何安全或隐私考虑。概述本指南的其余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OpsCon 文档的目的将是:向采购方和/或供应商传达用户对拟议系统的需求和期望;或者传达采购方或供应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系统如何运行以满足这些需求。但是,OpsCon 文档也可能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在多个用户组、多个收购方组织和/或多个供应商之间建立共识。
OpsCon 文档的受众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
- 用户可能会阅读它来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是否已被其代表正确指定或验证供应商是否理解他们的需求。
- 采购方可能会阅读它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或供应商对这些需求的理解。-
- 供应商通常会使用 OpsCon 文档作为系统生命周期活动的基础,并让新团队成员熟悉问题域和 OpsCon 适用的系统。
2.1.3 系统概述
简要说明 OpsCon 适用的拟议系统或子系统的用途。描述系统的一般性质,并确定项目发起人、用户机构、供应商组织、支持机构、认证机构或认证机构以及将运行该系统的运营中心或站点。还要确定与当前或拟议系统相关的其他文档。强烈建议提供系统的图形概述。这可以是上下文图、顶级对象图或描述系统及其环境的其他类型的图表。可能引用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授权、相关技术文档、重要信函、有关相关项目的文档、风险分析报告和可行性研究。
2.2 参考文献
列出 OpsCon 文档中引用的所有文档的文档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此外,请标明所有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取的文档的来源。
2.3 现有制度或情况
描述当前存在的系统或情况(自动或手动)。如果当前没有系统可以作为变更的基础,请描述促使拟议系统实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各节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身定制,以描述激励情况。介绍问题领域。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所需更改和改进的原因。
2.3.1 背景、目标和范围
概述当前系统或情况,包括背景、任务、目标和范围(如适用)。除了提供当前系统的背景之外,本节还应简要概述当前系统的动机。系统动机的示例可能包括某些任务的自动化或应对某些威胁情况。还应定义当前系统的目标,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解决方案、战术、方法和技术。操作模式、用户类别和操作环境接口定义了拟议系统的范围,本节将对此进行总结,并在后续章节中更详细地定义。
2.3.2 运营政策和限制
描述适用于当前系统或情况的任何运营政策和约束。运营政策是针对当前系统运营而预先确定的管理决策,通常以指导决策活动的一般性陈述或理解的形式出现。政策限制了决策自由,但确实允许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运营约束是对当前系统运营的限制。运营约束的示例包括:
- 对系统运行时间的限制,可能受到安全终端访问的限制;
- 操作系统可用人员数量的限制;
- 对计算机硬件的限制(例如,应在计算机 X 上运行);
- 办公空间等运营设施的限制。
2.3.3 当前系统或情况的描述
提供当前系统或情况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如适用):
- 操作环境及其特点;
- 主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互连;
- 与外部系统或程序的接口;
- 当前系统的能力、功能/服务和特性;
- 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流 5、控制流以及手动和自动过程的图表和随附说明,足以从用户的角度了解当前系统或情况;
- 系统运行成本;运营风险因素;
- 性能特征,如速度、吞吐量、容量、频率、工作负载;
- 质量属性 6,例如:可用性、正确性、效率、可扩展性、灵活性、互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可重用性、可支持性、可生存性和可用性;
-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密、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规定;
- 支持系统的物流要求。
由于本节的目的是描述当前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因此使用任何可用于此目的的工具和/或技术都是适当的。系统描述必须足够简单和清晰,以便文档的所有目标读者都能完全理解。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OpsCon 文档是使用用户的术语编写的。应尽可能使用图形工具,特别是因为 OpsCon 文档应该能够被不同类型的读者理解。有用的图形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分解结构 (WBS)、N2 图表、序列或活动图表、功能流程图、结构图、分配图、数据流图 (DFD)、对象图、上下文图、故事板和实体关系图。
运行环境的描述应该识别用于操作现有系统的设施、设备、计算硬件、软件、人员和操作程序(如适用)。这种描述应尽可能详细,以便让读者了解所用操作设备的数量、版本、容量等。例如,如果当前系统包含数据库,则应指定存储单元的容量,前提是该信息对用户的操作能力有影响。同样,如果系统使用通信链路,则应指定这些链路的容量,如果它们对用户能力、响应时间或吞吐量等因素有影响。
应该描述对当前系统的运行或运行环境产生影响的安全、保障和隐私方面。本节中的信息应根据系统或情况进行适当组织,只要能清晰地描述现有系统即可。如果部分描述篇幅过长,可以将其包含在附录中或通过引用纳入。可以包含在附录中的材料示例是数据词典。可以作为引用纳入的材料示例可能是当前系统的操作政策和程序的详细手册。
2.3.4 当前系统或情况的运行模式
描述当前系统或情况的各种操作模式(例如,操作、降级、维护、培训、紧急、备用站点、平时、战时、地面、飞行、活动和空闲模式)。应包括适用于所有类别用户的所有模式。重要的模式是降级、备份和紧急模式(如果存在)。如果这些模式涉及对系统操作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不同地理位置和设备,则尤其如此。
本节可进一步细分为较低级别的章节,每个章节针对所描述的每种模式。系统流程、程序和能力或功能应酌情与每种模式相关联,或许可以使用交叉引用矩阵。
2.3.5 用户类别及其他涉及人员
用户类别通过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方式进行区分。区分用户类别的因素包括共同的职责、技能水平、工作活动以及与系统交互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别可能具有与系统交互的不同操作场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与现有系统交互的任何人,包括操作用户、数据输入人员、系统操作员、操作支持人员、软件维护人员和培训师。
如果有助于传达内容,则可以进一步组织本节,如下所示。
2.3.5.1 组织结构
描述当前系统涉及的各个用户组和用户类别的现有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是实现此目的的有用图形工具。
2.3.5.2 用户类别的概况
提供当前系统每个用户类别的配置文档。如果某些用户扮演多个角色 7,则应将每个角色标识为单独的用户类别。当前系统的每个用户类别(包括操作员和维护人员)都应在单独的部分中进行描述。每个部分都应提供用户类别的描述,包括职责、教育、背景、技能水平、活动以及与当前系统的交互方式。
2.3.5.3 用户类别之间的交互
描述当前系统所涉及的各种用户类别之间的交互,特别是用户组、操作员和维护人员之间的交互。系统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非用户之间(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跨组织边界)的交互,如果与现有系统的运行相关,都应予以描述。非正式和正式交互都应包括在内。
2.3.5.4 其他涉及人员
描述不会直接与系统交互但会对现有系统产生影响并受其影响的其他人员。示例包括高级经理、决策者和用户的客户。尽管这些人没有与系统进行实际交互,但他们可能会对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受其影响。
2.3.6 支持环境
描述当前系统的支持概念和支持环境,包括支持机构、设施、设备、支持软件、维修或更换标准、维护级别和周期以及存储、分发和供应方法。
2.4 变更的理由和性质
描述当前系统或情况的缺点,这些缺点促使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从讨论当前系统或情况过渡到描述拟议系统。如果当前没有系统作为变更的基础,本节应指出这一点,并提供新系统功能的理由。
2.4.1 变更的理由
本节应该:
- 简要概述用户需求、任务、目标、环境等方面的新增或修改内容,接口、人员或其他需要新系统或修改系统的因素,
- 总结当前系统或情况的缺陷或局限性,使其无法应对新的或变化的因素,
- 为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提供依据。
- 如果拟议的系统是为了满足一个新的机会,描述为什么应该采用新系统的原因并加以发展以满足这一机遇。
- 如果拟议的系统改进了当前的操作,请描述修改现有系统决定背后的理由(例如,降低生命周期成本或提高人员效率)。
- 如果拟议的系统实现了一项新的功能,请解释为什么该功能是必要的。
2.4.2 期望变更的描述
总结新的或修改后的能力、功能、流程、接口,以及为应对 2.4.1 中确定的因素而需要的其他变更。变更应基于现有系统。如果没有现有系统作为变更的基础,则总结新系统将提供的能力。此描述应酌情包括以下内容:
- 功能变化。描述为使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满足其目标和要求而需要添加、删除和修改的功能和特性。
- 系统处理变化。描述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使用相同数据产生新输出、使用新数据产生相同输出,或两者兼而有之。
- 接口变更。描述会导致接口变更的系统变更,以及会导致系统变更的接口变更。
- 人员变动。描述由于新需求、用户类别变化或两者共同引起的人员变动。
- 环境变化。描述运行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系统功能、流程、接口或人员的变化,和/或由于系统功能、流程、接口或人员的变化而应在环境中进行的变更。
- 运营变更。描述上述变更导致的用户运营政策、流程、方法或日常工作惯例的变更。
- 支持变更。描述由于系统功能、流程、接口或人员的变化而引起的支持要求的变更,和/或由于支持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功能、流程、接口或人员的变化。
- 其他变更。描述将对用户产生影响但不属于上述任何类别的其他变更。
2.4.3 变更之间的优先级
确定所需更改和新功能的优先级。每个更改都应归类为必需、可取或可选。可取和可选更改应在其类别中按优先级排序。如果没有现有系统作为更改的基础,本节应对拟议系统的功能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基本功 8能。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应针对每个基本功能解释如果不实现这些功能将产生的影响。
可取的功能。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应优先考虑可取的功能。应针对每个可取的功能解释其可取性的原因。
可选功能。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可能提供的功能。应优先考虑可选功能。应解释每个可选功能为可选功能的原因。
将所需的更改和新功能分为必需、可取和可选类别,对于指导拟议系统生命周期内的决策过程非常重要。这些信息在预算或计划削减或超支的情况下也很有用,因为它可以确定哪些功能必须完成,哪些功能可以推迟或省略。
2.4.4 考虑但未包括的变更
确定 2.4.2 中考虑但未包括的变更和新功能,以及不包括它们的理由。通过描述考虑但未包括在拟议系统中的变更和功能,作者记录分析活动的结果。这些信息对参与系统的其他人员很有用,无论是用户、采购方还是供应商,如果他们想知道是否考虑过某个更改或功能,如果是,为什么没有包括它。特别是在软件中,很少有外在迹象表明哪些已经改变、改进或仍然不安全或不可靠(例如,在某些场景或变通方法中)。
2.4.5 假设和约束
描述适用于所识别的变更和新功能的任何假设或约束。这应包括在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的生命周期内会影响用户的所有假设和约束。假设是被视为真实的条件。假设的一个例子是系统工作量将在未来两年内翻倍,因此需要性能更高的新系统。约束是对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或所用流程施加的外部限制。约束的例子包括外部接口要求以及进度和预算的限制。
2.5 拟议系统的概念
描述由子条款 2.4 中指定的期望更改产生的拟议系统。以高级方式描述拟议系统,指出要提供的操作功能,但不指定设计细节。要使用描述方法和描述的详细程度将取决于具体情况。详细程度应足以充分解释拟议系统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和买方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 OpsCon 中提供一定程度的设计细节。OpsCon 不应包含设计规范,但可以包含一些典型设计策略的示例,以阐明拟议系统的操作细节。如果实际设计约束需要包含在拟议系统的描述中,则应根据需要明确标识它们,以避免可能的误解。
注意:如果拟议系统的某些特征与原系统的特征相同,那么释“无变化”应出现在章节编号和名称之后。
2.5.1 背景、目标和范围
概述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包括背景、任务、目标和范围(如适用)。除了提供拟议系统的背景之外,本节还应简要概述该系统的动机。系统动机的示例可能包括某些任务的自动化或利用新机会。还应定义新系统或修改后系统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提出的策略、解决方案、战术、方法和技术。操作模式、用户类别和操作环境接口定义了拟议系统的范围,本节将对此进行总结,并在后续章节中更详细地定义。
2.5.2 运营政策和限制
描述适用于拟议系统的运营政策和约束。运营政策是预先确定的管理决策,涉及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的运营,通常以指导决策活动的一般性声明或理解的形式出现。政策限制了决策自由,但也允许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运营约束是对拟议系统运营的限制。运营约束的示例包括:
- 系统运行时间受到限制,
- 可能受到安全终端访问的限制,
- 操作系统可用人员数量受到限制,
- 对计算机硬件的限制(例如,应在计算机 X 上运行),以及对办公空间等运营设施的限制性约束。
2.5.3 拟议系统的描述
本节将包含拟议系统描述的主要部分。它提供了拟议系统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视情况而定):
- 运行环境及其特点,
- 主要系统元件及其之间的相互连接,
- 与外部系统或程序的接口,
- 拟议系统的能力或功能,
- 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流以及手动和自动过程的图表和随附说明,足以从用户的角度理解所拟议的系统或情况,
- 系统运行成本,
- 运营风险因素,
- 性能特征,如速度、吞吐量、容量、频率,
- 质量属性,如:可靠性、可用性、正确性、效率、可扩展性、灵活性、互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支持性、生存性和可用性,
- 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密、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的规定,
- 支持系统的物流要求。
由于本节的目的是描述所拟议的系统及其应如何运行,因此使用任何可用于此目的的工具和/或技术都是适当的。有关进一步讨论,请参阅 2.3.3。
2.5.4 操作模式
描述拟议系统的各种运行模式(例如,常规、降级、维护、训练、紧急、备用站点、平时、战时、地面、飞行、活动和空闲模式)。包括适用于所有用户类别的所有模式。重要的模式是降级、备份和紧急模式(如果存在)。如果这些模式涉及对系统有重大影响的不同地理位置和设备,则尤其如此。
本节可进一步细分为较低级别的章节,每个章节针对所描述的每种模式。系统流程、程序和能力或功能应与每种模式相关。
2.5.5 用户类别及其他涉及人员
用户类别通过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方式进行区分。区分用户类别的因素包括职责、技能水平、工作活动和与系统交互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别可能具有与系统交互的不同操作场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与拟议系统交互的任何人,包括操作用户、数据输入人员、系统操作员、操作支持人员、维护人员和培训师。如果有助于传达内容,则可以将此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较低级别的部分。
2.5.5.1 组织结构
描述涉及拟议系统的各个用户组和用户类别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是实现此目的的有用图形工具。
2.5.5.2 用户类别的概况
为所拟议的系统提供每个用户类别的概况。如果一些用户扮演多个角色,则每个角色应被标识为单独的用户类别。应在单独的章节中描述拟议系统的每个用户类别,包括操作员、维护人员和培训人员。每个章节都应提供用户类别的描述,包括职责、教育、背景、技能水平、活动以及与拟议系统的预期交互模式。
2.5.5.3 用户类别之间的交互
描述可能涉及拟议系统的各种用户类别之间的交互。特别是,应描述用户组、操作员和维护人员之间的交互。应描述拟议系统的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非用户之间(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接口组织之间)的交互(如果它们与拟议系统的运行相关)。应包括非正式和正式的互动。
2.5.5.4 其他涉及人员
描述不会直接与系统交互但会对现有系统产生影响并受其影响的其他人员。例如高级经理、决策者和用户的客户。尽管这些人没有与系统进行实际交互,但他们可能会对新系统或修改后的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受其影响。
2.5.6 支持环境
描述拟议系统的支持概念和支持环境,包括支持机构、设施、设备、支持软件、维修或更换标准、维护级别和周期以及存储、分发和供应方法。
2.6 操作场景
场景是逐步描述在给定情况下,所拟议的系统应如何运行以及如何与用户及其外部接口交互。场景的描述方式应允许读者浏览并了解所拟议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运行和交互。场景通过描述它们如何交互将系统的所有部分、用户和其他实体联系在一起。场景还可用于描述系统不应执行的操作。
场景应分为几个部分和小节,每个部分都描述一个操作顺序,说明系统的角色、系统与用户的交互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应针对所拟议系统的所有操作模式和所有用户类别描述操作场景。每个场景都应包括事件、动作、刺激、信息和交互,以便全面了解所拟议系统的操作方面。可以使用原型、故事板和其他媒体(如视频或超媒体演示)来提供部分信息。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必要为每种场景开发几种变体,包括一个用于正常操作的变体,一个用于压力负载处理的变体,一个用于异常处理的变体,一个用于降级模式操作的变体,等等。
场景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首先是将系统的所有单个部分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可理解的整体。场景有助于理解所有部分如何交互以提供操作能力。场景的第二个作用是提供所拟议系统的操作细节。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角色、系统应如何运行以及要提供的各种操作功能。
场景还可以支持模拟模型的开发,这些模型有助于定义和分配派生需求、识别和准备原型以解决关键问题。此外,场景可以作为用户手册初稿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定验收测试计划的基础。场景还有助于采购方和供应商验证系统设计是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场景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一种方法是为所拟议系统的每个主要处理功能指定场景。使用这种方法,本节将包含每个流程的一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将包含几个较低级别的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该流程支持的每个场景。另一种方法是开发基于线程的场景,其中每个场景都遵循所拟议系统中的一种事务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部分将包含每种交互类型的一个场景,以及针对降级、压力负载和备份操作模式的场景。其他替代方案包括跟踪每个用户功能在系统中的信息流、跟踪控制流或关注系统中的对象和事件。
场景是 OpsCon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得到充分重视。场景的数量和指定的详细程度将与感知的风险和项目的关键性成正比。
2.7 影响总结
描述拟议系统对用户、供应商以及运营和维护组织的运营影响。还描述在开发、安装或培训新系统期间对用户、采购方、供应商以及运营和维护组织的临时影响。
提供这些信息是为了让所有受影响的组织为新系统带来的变化做好准备,并允许在开发和过渡到新系统期间规划对收购方、用户组以及运营和维护组织的影响。
2.7.1 运营影响
将本节进一步划分为较低级别的部分,以描述拟议系统运行期间对用户、支持和运营或维护组织的预期运营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与主要或备用计算机操作中心接口,
- 程序上的改变,
- 使用新的数据源,
- 输入系统的数据的数量、类型和时间的变化,
- 数据保留要求的变化,
- 基于紧急情况、灾难或事故情况的新运作模式,
- 如果所需数据不易获得,则提供输入数据的新方法,
- 运营预算的变化,
- 以及运营风险的变化。
2.7.2 组织影响
进一步细分本节,以描述拟议系统运行期间对用户、开发和支持或维护组织的预期运营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职责变更,
- 增加或取消职位,
- 培训或再培训用户,
- 人员数量、技能水平、职位标识或位置的变化,
- 以及紧急情况、灾难或事故发生后,在一个或多个备用地点进行应急行动所需的人员数量和技能水平。
2.7.3 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进一步细分本节,描述拟议系统开发项目期间对用户、开发和支持或维护机构的预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参与合同授予前的研究、会议和讨论,
- 用户和支持人员参与审查和演示、评估系统的初始操作能力和演进版本、开发或修改数据库以及所需的培训,
- 新系统和现有系统并行运行,
- 以及对拟议系统进行系统测试期间的运行影响。
2.8 拟议系统的分析
对所拟议系统的优点、局限性、缺点和替代方案进行分析。
2.8.1 好处
提供拟建系统将提供的好处的定性(尽可能提供定量)摘要。此摘要应包括以下项目(如适用)。在每种情况下,好处都应与已发现的缺陷相关。
- 新功能。额外的新特性或功能。
- 增强能力。现有能力的升级。
- 已删除的功能。已删除未使用、过时、令人困惑或危险的功能。
- 提高性能。响应时间更短、存储要求更低、质量更高、系统/用户工作量减少等。
2.8.2 缺点和局限性
提供所拟议系统的缺点和/或局限性的定性(尽可能定量)摘要。缺点可能包括需要重新培训人员、重新安排工作空间或更改为新风格的用户界面,局限性可能包括用户想要但未包括的功能,降低现有能力以获得新功能,或者使某些复杂操作的响应时间超过预期。
2.8.3 考虑的替代方案
描述所考虑的主要替代方案、权衡分析结果以及所做决策的理由。在 OpsCon 文档中,替代方案是操作替代方案,而不是设计替代方案,除非设计替代方案可能受到新系统所需的操作能力的限制。这些信息可用于现在和以后确定是否分析和评估了给定的方法,或者为什么拒绝了某种方法或解决方案。如果不记录,这些信息可能会丢失。
2.9 附录
为了便于使用和维护 OpsCon 文档,某些信息可以放在文档的附录中。图表和机密数据就是典型的例子。每个附录都应在文档正文中引用,而正文中通常会提供这些信息。附录可以装订成单独的文档以方便处理。
2.10 词汇表
在概念分析和 OpsCon 文档开发过程中,应维护和更新词汇表 9。包括按字母顺序列出所有首字母缩略词和缩写词及其在本文档中的含义,以及理解文档所需的任何术语和定义的列表。为避免因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工作,所有定义都应由所有相关方审查和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