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目的
如 ISO/IEC/IEEE 15288 所述,[6.2.2.1] 基础设施管理流程的目的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支持组织和项目目标。
1.2 描述
组织的工作是通过项目完成的,这些项目是在基础设施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个基础设施需要在组织和项目中被定义和理解,以确保工作单位的一致性和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战略 1目标。这个过程旨在建立、传达和持续改进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环境。图 7.3 是基础设施管理过程的 IPO 图。
1.3 输入/输出
基础设施管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在图 7.3 中列出。每个输入和输出的描述在附录 E 中提供。
1.4 过程活动
基础设施管理过程包括以下活动:
建立基础设施:
- 与组织和项目收集并协商基础设施资源需求。
- 建立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以确保组织目标和目的得以实现。
- 管理资源和服务冲突及短缺,并采取解决步骤。
维护基础设施:
- 管理基础设施资源的可用性,以确保组织目标和目的得以实现。通过采取解决步骤来管理冲突和资源短缺问题。
- 分配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以支持所有项目。
- 控制多项目基础设施资源管理通信,以在整个组织中有效分配资源,并识别潜在的未来或现有冲突问题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1.4.1 常用方法和技巧:
- 合格资源可以根据投资策略进行租赁(内部或外部)或授权。
- 建立组织基础设施架构。整合组织的基础设施可以使日常业务活动的执行更加高效。
- 建立一个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配备支持系统和服务,以维护、跟踪、分配和改进当前和未来组织所需的资源。对于超过 50 人的组织,建议使用基于计算机的设备跟踪、设施分配和其他系统。
- 关注物理因素,包括设施和人为因素,如环境噪音水平以及对特定工具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访问。
- 在所有系统开发工作的早期生命周期阶段开始规划,以解决系统过渡、设施、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利用和支持资源需求。还应识别并整合到组织的基础设施中。
2 详细说明
2.1 基础设施管理概念
所有项目都需要资源来实现其目标。项目规划者确定项目所需的资源,并尝试预测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基础设施管理过程提供了组织基础设施了解项目需求的机制,并安排资源在需要时到位。虽然这可以简单地陈述,但执行起来并不简单。冲突必须协商解决,设备必须获取并有时需要修理,建筑物需要翻新,信息技术 2服务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基础设施管理组织收集需求,协商解决冲突,并负责提供使能组织基础设施,否则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完成。由于资源不是免费的,其成本也计入投资决策。财务资源在投资组合管理过程中处理,但除人力资源(见第 7.4 节)外的所有其他资源都在此过程中处理。
基础设施管理的复杂性源于请求来源的数量、需要平衡劳动力技能与其他基础设施元素(例如基于计算机的工具)、需要在单个项目预算和资源成本之间保持平衡、需要了解可能影响技能库存的新政策和程序,以及无数未知因素。
资源的分配基于请求。基础设施管理收集活跃项目组合中所有项目的需要,并根据需要安排或获取非人力资产。此外,基础设施管理过程还维护和管理组织项目组合所需的设施、硬件和支持工具。基础设施管理是高效且有效地部署一个组织的资源在需要时和需要的地方提供。这些资源可能包括库存、生产资源或信息技术。目标是在项目需要时提供材料和服务,以保持项目按计划进行并控制预算。应该在效率和稳健性之间找到平衡。基础设施管理严重依赖对未来各种资源的需求和供应的预测。
组织环境和后续投资决策建立在现有的组织基础设施之上,包括设施、设备、人员和知识。通过利用共享支持系统的机会或在一个以上的项目中使用通用系统元素,可以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机会是通过组织内部的良好沟通实现的。支持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性,如财务、人力资源(见第 7.4 节)和培训,对于执行组织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来自活跃项目的反馈被用于改进和持续提升基础设施。
此外,市场趋势可能表明支持环境的变化。评估组织基础设施和相关资源的可用性和适用性为改进和奖励机制提供了反馈。所有组织过程都需要强制遵守政府和公司法律和法规。决策由组织战略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