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建模通过标准化图形展示工作执行方式,是过程分析的基础。业务过程模型描述企业内任务和活动的顺序,系统过程模型定义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控制流程,程序过程图显示软件程序的执行顺序。过程模型可用于记录操作规程,并可在不同层级构建,从高层次的一般理解到低层次的详细操作细节。

过程建模

1 目的

过程建模是一种标准化的图形模型,用于显示如何执行工作,并且是过程分析 1的基础。

2 描述

过程模型描述工作或活动的顺序流程。业务过程模型描述在企业或企业的部分中通过定义的任务和活动的工作的顺序流程。系统过程模型定义计算机系统内程序或组件之间的控制流的顺序流程。程序过程流程图显示软件程序中的语句执行的顺序流程。过程模型也可用于记录操作规程。

过程模型可以在多个级别上构建,每个级别都可以与不同涉众 2的观点对齐。这些级别用于逐步分解复杂的过程为子过程,每个级别提供越来越多的细节和精度。在企业或上下文层次,该模型提供了对该过程及其与其他过程关系的一般理解。在较低(操作)层次上,它可以定义更粒度的活动并识别所有结果,包括异常和替代路径。在最低(系统)层面上,该模型可以用作仿真或执行的基础。

过程模型可用于:

  • 描述解决方案或方案的一部分的上下文,
  • 描述一个过程中实际发生或希望发生的事件,
  • 向外部观察 3者提供一个 可理解 的活动序列描述,
  • 为一段文字描述提供视觉呈现,
  • 为流程分析提供基础。

商业分析师可以使用流程模型来定义当前流程的状态(也称为“现状”模型),或者定义一个潜在的未来状态(也称为“目标”模型)。对当前状态的建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并达成一致,即目前发生了什么。对未来状态的建模可以帮助人们与预期的未来结果保持一致。

过程模型通常包括:

  • 过程中的涉众,
  • 业务事件触发流程,
  • 过程中的步骤或活动(手动和自动),
  • 逻辑上连接这些活动的路径(流程)和决策点,以及
  • 过程的结果。

最基本的流程模型包括:触发事件、活动序列和结果。

一个更全面的过程模型可以包括其他元素,如数据/材料、输入和输出以及补充图形表示形式的引用说明。

3 元素

.1 过程模型和符号

在过程建模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符号。最常用的符号包括:

  • 流程图和价值流映射(VSM):用于业务领域。
  • 数据流 4图 和 统一建模语言(UML)图表:用于信息技术领域。
  • 商业过程建模与表示法 (BPMN): 用于业务和技术领域;作为行业标准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 集成定义 (IDEF) 符号和 输入、指导、输出、启用(I GOE) 图:用于设置范围。
  • SIPOC 和 价值流程分析:用于过程建模。

过程模型通常包含以下关键元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 活动:业务流程中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任务,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子过程(有自己的活动、流程和其他过程元素)。
  • 事件:在流程或流程本身中引发、中断或终止活动或任务的零时发生。它可能是一条接收到的消息,时间的推移,或者根据业务规则定义的情况的发生。
  • 方向性流:表示工作流程逻辑顺序的路径。通常情况下,图表绘制是为了以一致的方式(通常是文本阅读的方向)显示时间的推移。
  • 决策点:过程中的一个点,工作流分成两个或多个流程(路径),它们可能是互斥的替代方案或平行。决策也可以用来定位规则,在这些规则中,分离的流程会合并在一起。
  • 链接:连接到其他流程图。
  • 角色 5:参与流程的一种人或一组人。其定义通常与组织模型中的定义相匹配。

流程图

流程图通常用于非技术人员,并且非常适合获得对过程的一致性以及解决方案的上下文。 流程图可以很简单,只显示活动序列,也可以更全面,使用泳道。 泳道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隔离特定角色执行的过程中的活动的部分区域。

业务过程建模与符号法 (BPMN)

业务过程建模与符号法 (BPMN) 为在商业用户和技术开发者之间提供了一个行业标准语言,用于以一种形式来表示业务流程。BPMN 设计用于涵盖多种类型的建模,包括内部(私有)流程和协作(公共)流程。它可以作为流程自动化的输入技术。

BPMN 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能够通过泳道来区分流程中不同涉众所执行的任务。当工作流跨越泳道边界时,任务的责任就从原来的泳道传递到了组织内的另一个角色。泳道属于一个池。池是一个自我调节(独立)的企业实体,通常是一个组织或系统。一个池可能包括许多泳道,每个泳道代表一个角色。通常,过程包括一个用于客户的池以及研究对象的一个池,尽管该过程可以包含任何数量的池。

活动图

活动图是在统一建模语言 (UML) 中定义的一种用例实现图表。最初设计用于详细说明单个用例,但已采用更通用的过程建模目的,包括业务流程建模。虽然与流程图在外观上相似,但活动图通常使用泳道来显示职责、同步条以显示并行处理,并且具有多个退出决策点。

4 使用考虑

.1 优势

  • 呼应人类对顺序活动的基本理解。
  • 大多数涉众对过程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元素感到满意。
  • 使用级别可以适应不同涉众群体的不同观点。
  • 有效地展示了如何处理大量场景和并行分支。
  • 可以帮助识别可能被忽略的任何涉众群体。
  • 通过突出过程结构中的“痛点”(即过程可视化)来帮助识别潜在改进。
  • 本身可能有价值。它们为合规目的提供文件,并且可以供业务涉众用于培训和协调活动。
  • 可用于持续改进的基础。
  • 确保各物件的标签一致。
  • 为过程所有者和涉众提供活动责任、顺序和交接工作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2 限制

  • 对于许多 IT 人员来说,形式化的过程模型往往反映了软件开发中一种更古老、更依赖文档的方法。因此,在项目时间不被分配给过程建模的情况下,尤其是针对当前状态或问题领域的情况。
  • 如果没有精心构建,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且难以管理。如果业务规则和决策与流程分开处理尤其如此。
  • 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许多活动和角色;这使得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理解并“签署”。
  • 不能总是通过查看高层次模型来识别流程中的问题。通常需要使用元数据(如路径频率、成本和时间因素)构建更详细的模型。与涉众直接沟通以了解他们在处理流程时遇到的操作问题通常是必要的。
  • 在一个高度动态的环境中,事物变化很快,流程模型可能会过时。
  • 如果过程模型仅用作文档,则可能很难维护,因为相关方可能会更改过程以满足其需求,而不更新模型。